當前位置:首頁 > 技術支持 > 食用、食品類 > “中國?石牌豆腐郎”的故事
石牌是中國湖北省荊門市鐘祥西南邊的一個小鎮,村民們憑著磨豆腐的祖傳手藝創造出了“豆腐奇跡”,成為全國聞名的“中國豆腐之鄉”,這里誕生了知名勞務品牌“中國·石牌豆腐郎”。
石牌集街 石牌衣街
石牌背靠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,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2000多年,因濱臨漢江,水路交通發達,商賈云集,有“小漢口”之稱。石牌戲劇種類繁多,尤以漢劇為盛,被譽為“漢劇發展的搖籃”。石牌鎮上原有關帝廟、泰山廟、藥王廟、雷祖殿、上真觀、陜西會館、西方丈等七座古戲樓,來往戲班演出頻繁。現留有清代全國各地30個戲班來此演出的文字記載;境內文物古跡眾多,現存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5處,保存完好的古街道12條,明清民居建筑群落100多處, 2013年被批準為“中國歷史文化名鎮”。
石牌古戲樓
石牌豆腐有名,起源2000年前的三國名將:關羽關公關云長!據史料記載:三國時,關羽在石牌鎮(古漢城)屯兵時,有一次他去襄陽視察,沿漢江而下途經石牌,見沿岸百姓都患有紅眼病,而當地大夫都無藥可治。回荊州后,關羽向郎中請教如何治療紅眼病。有個郎中建議,說將黃豆浸泡后磨漿,制成豆腐食用,可清熱下火。關羽就下令做豆腐送至古漢城,讓患者分而食之。兩天后,患者們的紅眼病癥狀減輕,繼續又吃一陣全好了。古漢城人由此發現,豆腐不僅能治紅眼病,口感也好,于是就出現了豆腐作坊。后來不論朝代如何更迭,豆腐作坊一直是當地一種商業支柱,代代相傳。
豆腐作坊
漢江水源的潤澤,漢江平原的沃土、石牌出產的黃豆,還有湖北本地(被譽為亞洲石膏之都)的優質天然石膏,加上幾千年的祖傳手藝,使得石牌豆腐細、嫩、白,一直暢銷不衰,2013年4月《石牌豆制品制作技藝》成功入選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漢江水源 湖北石膏
而“石牌豆腐郎”的興起,起先是自發行為。上世紀80年代初期,石牌鎮地少人多,村民生活困難,不得不外出謀生,憑借做豆腐的手藝,在外站住腳跟。隨著石牌豆腐郎的名聲漸響,石牌鎮政府也采取一系列舉措,每年春秋兩次舉辦豆腐技術培訓班,讓村民免費學技術;對外出創業的典型和樣板人物,授予 “外出致富帶頭人”、“先進共產黨員”等多種榮譽,在全鎮大力宣傳,扶持“石牌豆腐郎”外出闖天下。石牌還成立了豆制品行業協會,讓在外開店的石牌豆腐郎們有了一個行業組織。2005年,在外出人員集中的城市,又專門成立了石牌外出黨支部,目前已有武漢、蘭州、昆明等九個支部。外出黨支部積極發揮引導作用,帶動更多的“石牌豆腐郎”發家致富。
目前,石牌全鎮人口8.4萬人,現有2.8萬人分布于中國幾乎所有省、市、自治區的480多個大中城市,其中天津有一條街,“石牌豆腐郎”高達2000多人;并且“石牌豆腐郎”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,在泰國、俄羅斯、韓國、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扎根推廣中國豆腐文化,制作的石牌豆腐香飄海內外!每年經過“石牌豆腐郎”制作的石牌豆腐已經超過了一億公斤,“石牌豆腐郎”面向世界已經成長為“中國·石牌豆腐郎”!
石牌鎮 石牌豆腐
在這些外出的豆腐郎中,已有8000人當上了老板,每年可實現勞務收入10億多元,2016年末,石牌一個鎮內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25億元。其中,姚臺村作為石牌鎮的豆腐大村,戶均存款40萬元以上。從石牌鎮走出去的豆腐郎,60%以上都是百萬富翁,千萬富翁也不在少數。對此,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余斌專門撰文稱:石牌人憑借流傳千年的“祖宗絕活”,辦起了豆腐產業,并以此帶動相關產業發展,取得可喜成績,石牌豆腐經濟,昭示了區域特色經濟的巨大潛力。
今天,“中國·石牌豆腐郎”正在以其特有的勤奮、內斂、堅持、勇闖天涯的集體精神成長為中國豆制品行業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,繼續走向世界,走向未來!